2016年底前,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,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、制革、印染、染料、煉焦、煉硫、煉砷、煉油、電鍍、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。
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。制定造紙、焦化、氮肥、有色金屬、印染、農副食品加工、原料藥制造、制革、農藥、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,實施清潔化改造。新建、改建、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。
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。2017年底前,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,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;逾期未完成的,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,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。
醞釀已久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水十條》)上周正式公布,“狠抓工業污染防治”被放在了首要位置,取締“十小”企業、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、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都列出了明確的時間表。在歡呼環保產業盛宴來臨的同時,也要看到造紙、焦化、電鍍等行業升級改造、不進則退的壓力。
仔細研究條款中涉及的行業,造紙、印染、煉焦、制革、電鍍等均是以往淘汰落后產能、加大污染整治的重點關注對象。但多輪淘汰整治后,仍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生產項目存在,環保治理不到位的情況也不鮮見。此次《水十條》再次明確整治時間表,會給這些行業帶來哪些影響?壓力之下,企業需要進行哪些改變?
工業污染隱患有多大?
造紙等4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的47.5%
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的微博“叫板”日前引發網友圍觀。這源于他曬出的一張照片:錢塘江外六工段排澇閘的閘口江面出現大面積黑水,因為周邊化工廠較多,他懷疑有企業偷排。雖然黑水來源尚無官方回應,但不容忽視的是,周邊林立的企業確實給錢塘江帶來了環境風險。